高雄市愛河起源於仁武區仁武區八卦寮附近魚池,主要接引曹公新圳的灌溉排水,主流全長約16公里,面積62平方公里,流經左營區、鼓山區...等共10個行政區,早期的愛河風光明媚,並擁有漁產豐饒及水運便利之特性。
1970年代因為高雄市的經濟發展帶來都市人口激增,加上當時的高雄市下水道系統尚未普及,使在愛河上游從自龍華橋以上係愛河水質污染較為嚴重之河段,污染來源除高雄市轄區內之生活污水外,尚承受上游來自九番埤、檨仔林埤等污水排入愛河,使得整治工程較為困難。
為達成愛河中上游水質改善及全線通水、實現優質水岸和親水環境之目標,市府自98年投入1億2千餘萬元辦理愛河鼎新橋旁之微笑公園內設置以礫間接觸氧化槽新建工程之現地處理設施,自愛河民族橋下游附近之河道內取水,經礫間接觸氧化槽處理後再排回愛河中並於99年完工營運,每日處理9,000立方公尺之污水,污染去除率可達70%~80%,每天削減約350公斤BOD(生化需氧量)、250公斤的SS(懸浮固體物)以及50公斤之氨氮以達淨化愛河水質之目的,除營造自然生態景觀之外,亦可提供民眾休憩及環境保育宣導之多功能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