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桃源鄉樂樂段 莫拉克颱風受災戶安置社區
高雄市樂樂段莫拉克颱風受災戶安置社區為安置原居住於桃源區勤和段於莫拉克颱風受災戶所設置,社區居民為本倒布農族原住民,社區為生態及原民文化並重前題之社區重建計畫,是集合公私部門力量共同推動之災後社區重建計畫,其中包括由法鼓山慈善基金會捐贈設置 20 戶永久屋,及由行政院原民族委員會補助預算,由高雄市政府水利局辦理社區公共設施建設包括多功能集會所、風雨球場、社區入口意象、以及道路、景觀植栽、滯洪沈砂池。全案委由徐伯瑞建築師事務所進行整體規劃設計。
重建基地位於桃源區樂樂段,土地面積共 9,291 平方公尺,屬公有土地,原為山坡地農牧用地,經由變更編定為丙種建築用地、特定目的事業用地、交通用地以及綠地等分區。基地為北高南低之緩坡,現地環境優美,並存有生長多年之樟樹、龍眼樹等台灣原生大型喬木,因此於規劃設計時,規劃單位特別著重以保留現地大型喬木之方式完成建築配置。
本案入住者為桃源區勤和村布農族居民,因此規劃設計時亦特別著重發揚與尊重原民文化,並採用生態規劃理念進行規劃。具體而言,本計畫有下列特色:
充分住民參與:
由建築師事務所邀請中原大學景觀學系喻肇青教授、張華蓀、林慶怡副教授帶領同學,共同舉辦多次參與工作坊,充分與未來入住居民溝通建築空間需求、社區入口意象、家屋選配位置、採用建材設備等事項,活動時由社區居民分組親手製作未來家屋使用構想圖,並以大比例尺擬真模型與透視圖,幫助居民了解未來建築落成後實際狀況,建立專業者與居民良好溝通模式與伙伴關係。
尊重原民文化 :
為充分尊重原民文化,在建築物造型語彙部分,於社區活動中心外牆設置布農族特有之「布農年曆」,各家屋之造型亦參考傳統布農族石版屋之造型,採方形平面以及雙斜屋頂,各戶之陽台並以布農族編織圖騰。在建築平面佈局部分,盡量設通鋪型臥室,以滿足居住習慣,各戶並設置農具儲藏室,以符合生活生產需求。
永續生態社區:
本計畫以打造生態永續社區為宗旨,並在下列各項目落實此一理念:
基地配置:採用人車分道方式,所有車輛均停放於社區週邊透水植草磚區,非必要車輛不進入社區,社區內通路主要供居民散步與兒童遊戲之用。所有家屋均設有前後側院,可供居民進行簡易之景觀美化。區內保留之植栽週邊設置公共開放空間,提供社區居民休憩使用。
基地保水:全區盡量採用透水鋪面或是植栽綠化,除必要之社區中心、風雨球場與家屋等建築物外,不設多餘之遮蔽物,全面提高基地保水性能。
基地綠化:除妥善保存基地內原生喬木外,另以階層增植方式增植喬、灌木,增加生物多樣性以及基地綠化,基地法定建蔽率 40%,實設建蔽率約 31%,充分保留綠化植栽面積。
雨水回收:利用建築物斜屋頂蒐集雨水,進行簡易之雨水回收,作為社區內植栽澆灌之用。
資源回收:目前社區居民已主動進行資源回收工作,因此未來將於社區南側設置資源回收場地,充分進行資源分類回收作業。
資源與能源節約:所有建築物均採用省電照明以及省水器具,提高建築物屋頂與外牆之隔熱效能,並增加屋頂通風百葉以及地面層通風口之設置,各居室均有充足之通風採光開口,東西向部分以深屋簷遮蔽,期望可盡量降低使用空調設施之機率,達到節能減碳目標。
Co2 與營建廢棄物減量::全案建築採用 RC+鋼結構設計,除兼顧耐震抗風需求之外,也對於 Co2 減量出良好貢獻。建築物構造採用現場灌注輕質混凝土,隔音隔熱效果佳,部分隔間與屋頂搭配乾式施工,除節省工期外,工廠製作之構件可確保工程品質,並減少營建廢棄物之產生。
社區再造工程於多功能社區中心內設置社區廚房、社區教室以及圖書閱讀區,期望能以地產食材以及創意特色料理,或是當地農產加工品,吸引遊客來訪或是提供網路購物所需。社區教室作為部落文化共享與傳承之場所,圖書閱讀及上網區提供社區居民接觸世界之視窗,除硬體建設之外,亦期望經由本案之完成,同步再造社區,使居民可以長久安居樂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