岡山泡水淹逾2公尺 民眾仍困黃泥水
94年 0612豪雨(滯洪池興建前)
94年6月12日受到強烈西南氣流及梅雨滯留鋒面影響,造成屏東、高雄、台南、嘉義、雲林等縣市多處淹水。水災期間共造成18人死亡,1人受傷,電力總影響戶數52,036戶、自來水總影響用戶數11,348戶。另淹水地區約達58,827公頃。
102年 蘇力颱風
2013年第7號蘇力颱風,中央氣象局於7月11日20時30分發布海上陸上颱風警報,蘇力颱風外圍環流伴隨著南來水氣進入臺灣,造成高雄、屏東、臺東發生明顯降雨。最大總雨量發生於新竹縣五峰鄉白蘭雨量站,為965.5毫米。豪雨警戒期間主要降雨區為臺東縣、恆春半島以及高雄沿海區域。期間全臺共有8縣市發生積淹水事件及水利設施損壞事件,8個流域、22個雨量站超過二級水位警戒,4個流域、6個雨量站超過一級水位警戒。應變小組共計發布45次淹水警戒通報,21次水位警戒通報,並支援7縣市大型抽水機23台次。
105年 梅姬颱風
105年9月下旬第17號梅姬颱風侵襲臺灣,在暴風圈接觸陸地後,受地形影響移速加快,因此對北部與東北部之影響相對較小,災情亦明顯較其他地區輕,應變小組開設期間主要降雨區域為宜花山區與嘉義以南山區,而雪山山脈西側山麓與嘉義以南沿海地區亦有較強降雨。此次應變期間最大總累積雨量發生於宜蘭縣大同鄉太平山(1)雨量站之1114.0毫米,連續24小時之最大累積雨量為亦為宜蘭縣大同鄉太平山(1)雨量站之981.0毫米。期間於基隆市等18個縣市發布137報淹水警戒通報。
典寶溪白米、劉厝滯洪池工程設計生態功能
規劃設計理念
典寶溪劉厝滯洪池位於橋頭區與岡山區交界處附近,南側為大遼排水,北側為國軒路並毗鄰眷村改建新社區,面積約17公頃,其南方的白米滯洪池,北側與大遼排水為界,南側為典寶溪排水,面積約42公頃;該區域地形由東北向西南以緩坡下降,地形變化單一,景觀主體為廣大面之台糖土地、荒廢地、農作區、溝渠等。滯洪池整體規劃核心價值以創造水質、水量、水與生活的生態社區來發展,其規劃理念如下:
1
水量
將滯洪池轉化為滯留式綜合型人工濕地概念設計,提供滯洪、淨化、蓄洪+氣曝設施等功能,並作為典寶河流域第四條滯留洪水的防線。
2
水質
利用人工濕地水體的位能設計,達到水體自淨機制,解決周邊社區生活污水及工業廢水問題。
3
水與生活
A. 聚落及景觀休閒區與水岸間的緩衝林帶設計,提供干擾、阻隔與生態連結。
B. 營造景觀休閒、教育、生態維持功能之景觀生態城市。
C. 發展大遼排水流域腳踏車系統。
規劃設計原則
1
採滯留式綜合型人工濕地設計
提供滯洪、淨化、蓄洪+氣曝設施等功能,以達符合水質、水量水與生活+河川生態的城鄉生態社區發展目標。
2
給予溼地自然演替之空間與時間
一個環境應該有留白的設計,讓急欲填補空缺的畫筆停住,把濕地珍貴的資源保留下來,增加的僅是裝飾性維護性等工法,讓溼地自然演替喘息,找到最適的出路。
3
不引入過多之人工設施
不需過多的人工設施,僅一些功能性的工法維持溼地的機能即可。
4
生態系統自我組構之規劃設計原則
A. 濕地中應考量以植物多樣性、棲地多樣性建構生物多樣性之基礎。
B. 為提升微棲地多樣性,應於適當位址針對特殊物種之生理需求,建構良善的生物生存空間。
C. 整體空間機能屬性配置,應兼具景觀教育及生態保育之需求,妥善規劃出休憩區、緩衝區及生態區等不同區位。
D. 應利用綠籬或其他天然材質的圍籬,有效阻隔人為干擾,以確保溼地生態機能之正常運作。
5
低維護管理的人工濕地設計原則
一個完整的生態系,各物種間的關係環環相扣,能量及基因互相交流,自體循環,達到一種動態平衡並具多樣化的動植物相、棲地型態及微氣候系統,可減少不良的疫病大面積傳染(江千綺,1999)。一個成功的人工濕地亦是如此,是個低維護管理的生態環境。
滯洪、生態、環境營造系統規劃構想
1
分區構想
本計劃所採用之滯留式綜合型人工濕地,係為滿足滯洪、生態、景觀三個面向之功能而設計,可分為埤塘區、草澤區、漫淹區、洪氾區等四種棲地型態,其配置構想如下圖:
滯洪、生態、環境營造系統概念圖
2
水質淨化構想
水質淨化流程概念圖
滯洪效益
劉厝滯洪池:面積17公頃,滯洪量42.5萬噸,主要滯留大遼排水於颱風豪雨期間之水量,降低洪峰流量,當累計雨量超過328mm(十年重現期),大遼排水即由溢流堤流入滯洪池,分洪量35cms。
白米滯洪池:面積42公頃,滯洪量105萬噸,位於大遼排水及典寶溪之間,主要滯留於颱風豪雨期間之水量,降低洪峰流量,大遼排水即由溢流堤流入滯洪池,分洪量35cms,典寶溪由溢流堤流入滯洪池,分洪量80cms。
未來願景